鼻敏感纏身,噴嚏停不了?
中醫教你從根本調理體質
每逢轉天氣、進出冷氣地方,噴嚏就連環爆發,鼻涕如關不掉的水龍頭,眼睛又痕又癢?這可能是鼻敏感在作祟。西藥能快速緩解症狀,但想擺脫反覆發作的困擾,中醫的「標本兼治」思維,為您提供一條根治之路。
一、中醫如何看待鼻敏感?
中醫稱鼻敏感為「鼻鼽」,其發病根源在於 「本虛標實」。
「本虛」是核心: 指人體正氣的虛損,主要與 「肺、脾、腎」 三臟功能失調最為相關。
肺氣虛弱: 肺主皮毛,開竅於鼻。肺氣不足,則衛外不固,就像城門守衛不力,風寒邪氣(過敏原)便容易侵襲鼻竅。
脾氣虛弱: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。脾胃功能不佳,無法生成足夠的「氣」來支援肺,即「土不生金」,同時也會產生「濕氣」,化作痰飲上犯鼻竅。
腎陽不足: 腎為先天之本,是身體能量的根本。腎陽虧虛,則無法溫煦肺脾,導致寒濕內生,鼻竅長期得不到陽氣的溫養。
「標實」是表現: 指外在的病邪,主要是 「風寒」 或 「風熱」 侵襲。當正氣不足時,這些外邪便會引動內在的痰濕,阻塞鼻竅經絡,引發一系列症狀。
簡單來說,鼻敏感是您的 「體質」, 這片土壤適合過敏症狀的「生長」。中醫治療的目的,就是改變這片土壤。
二、睦鄰醫舍的調理思路:分期論治,標本兼顧
在「睦鄰醫舍」,我們的註冊中醫師會根據您的具體體質與病情階段,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
1. 發作期:祛邪通竅,快速治「標」
當噴嚏、鼻水、鼻塞嚴重時,治療重點在於迅速疏通鼻竅,緩解不適。
針灸治療: 選用 迎香、印堂、鼻通 等局部穴位,直接通利鼻竅;配合 合谷、足三里 等遠端穴位,疏風散邪,提升正氣。針灸見效快,能迅速緩解鼻塞。
中藥內服: 醫師透過四診辨別屬於風寒犯肺(鼻涕清、怕冷)還是風熱侵襲(鼻涕黃、口乾),選用 小青龍湯、蒼耳子散 等中藥方劑加減,以疏風散寒、清熱通竅。
2. 緩解期:扶正固本,徹底治「本」
症狀平穩後,才是改善體質的黃金時期。我們會著重補益您虛損的臟腑。
中藥調理:
肺氣虛為主: 常用 玉屏風散(黃芪、白朮、防風)益氣固表,增強防禦力。
脾氣虛為主: 常用 補中益氣湯 或 參苓白朮散 健脾益氣,祛濕化濁。
腎陽虛為主: 常用 腎氣丸 加減,溫補腎陽,從根本鞏固能量。
天灸療法(三伏貼/三九貼):
這是中醫「治未病」的典範。在一年中最熱的「三伏天」和最冷的「三九天」,將特製的辛溫藥貼敷貼於背部特定穴位(如大椎、風門、肺俞等),利用自然界陽氣最旺或陰氣最盛的時機,溫通經絡,激發人體陽氣,從而驅散內伏的寒邪,顯著降低秋冬季鼻敏感的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。
三、生活養護建議:醫養結合,效果倍增
除了專業治療,日常調攝同樣重要。
- 避風防寒: 注意頸背部保暖,出入冷氣場所可佩戴口罩,避免風寒直接侵襲口鼻。
- 飲食忌口: 減少食用生冷寒涼(如雪糕、凍飲)、甜膩及黏滯的食物(如朱古力、芝士),這些食物易損傷脾胃,助濕生痰。
- 穴位自我按摩: 每日早晚用指腹按揉 迎香穴(鼻翼兩旁)、印堂穴(兩眉中間)各2-3分鐘,以局部感到酸脹溫熱為度,有助長期保健。
- 適當運動: 進行如太極、八段錦、慢跑等溫和運動,有助宣發肺氣,固護衛陽。
結語
調理鼻敏感是一場需要耐心與堅持的過程。中醫通過針藥、天灸與生活指導的多維度介入,旨在為您重建身體的防禦屏障,從根源上改善過敏體質。若您正受鼻敏感困擾,歡迎預約「睦鄰醫舍」的專業中醫師,讓我們為您辨證論治,量身訂制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。
免責聲明: 以上內容為中醫養生知識分享,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診斷。如有任何健康問題,請務必諮詢註冊中醫師或醫生意見。
睦鄰醫舍 中醫資訊 - 關心您的健康
睦鄰醫舍 - 中醫診所
總店: 荃灣南豐中心1522室
分店: 灣仔告士打道173-174號天廚商業大廈八樓全層
預約電話 / WhatsApp:92800766
IG: neighborly.cmc
facebook: 睦鄰醫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