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狀肌拉傷怎麼辦?
中醫痛症綜合治療有妙法!
久坐屁股深層疼痛,甚至痛到腳麻?您可能是梨狀肌拉傷或過緊,引發了「梨狀肌症候群」。這種痛起來像坐骨神經痛的問題,常常困擾著需要久坐的上班族或運動愛好者。今天,「睦鄰醫舍」的中醫師就來為大家講解,如何透過中醫的痛症綜合治療,以手法、針灸、拔罐或內服中藥,進行立體化的全面調理,徹底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。
梨狀肌為什麼會「作怪」?
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層的一塊肌肉,坐骨神經正好從其下方(或少部分人從中間)穿過。當這塊肌肉因為:
~久坐不動
~運動拉傷
~姿勢不良(如翹腳)
~筋膜結構錯亂
而導致緊繃、發炎或痙攣時,就會壓迫到下方的坐骨神經,產生從臀部一路麻到小腿的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。
在中醫觀點,這屬於「筋傷」與「痺症」的範疇,起因於氣滯血瘀、經絡不通,所謂「不通則痛」。
睦鄰醫舍的痛症綜合治療方案
面對梨狀肌問題,單一療法往往不夠全面。本醫舍採取的痛症綜合治療理念,強調「標本兼治」,我們不只處理局部的肌肉緊繃,更會從經絡、氣血、乃至全身狀態進行整體調理,為您制定個人化療程:
1. 手法治療:還原身體結構
手法治療注重對身體結構的精準觸診,透過輕柔的手法還原全身結構網絡,達到安全且有效地解除緊繃、粘連組織,而非「腳痛醫腳」。
與一般被動按摩肌肉不同,我們不會暴力按壓肌肉組織或強力拉扯肢體。醫師會先找尋及分析異常張力來源,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只需配合擺出俯仰伸展等動作,並於平日糾正不良姿勢,便可讓身體回到原來結構網絡中,臨床療效顯著。
2. 針灸通絡,快速止痛與深層調節
除了手法治療,我們亦可運用針灸進行協同治療。透過針刺環跳、秩邊、委中、陽陵泉(筋會) 等關鍵穴位,能迅速疏通膀胱經與膽經的氣血,有效減輕神經壓迫,緩解疼痛與麻感。
針灸的優勢在於能誘發深層的放鬆反應,調節神經功能,對於急性炎症期的止痛與慢性期的功能恢復都有極佳效果。
3. 拔罐與艾灸,祛除寒濕與病根
拔罐(閃罐、走罐、留罐): 我們會根據您的體質,在臀部及下肢膀胱經路線上運用不同的拔罐法,能強效祛風散寒、活血化瘀,將深層的「病邪」引出,改善局部循環。
艾灸(雷火灸、溫針灸): 對於因寒濕或氣血虛弱導致的慢性疼痛,我們會採用艾灸。利用艾絨的溫熱之力,深層溫通經絡,驅散寒邪,尤其適合怕冷、天氣轉變時加劇的患者,能鞏固療效,防止復發。
4. 中藥內服,從體內根本調理
「不通則痛,不榮則痛」痛證的發生與內科問題亦密切相關。中醫師會為您進行詳細的辨證論治,按病情需要,針對您的體質開立處方。內服中藥能從根本上改善您的氣血循環與體質,為受損的筋絡提供修復的養分,是實現長久康復的基石。
急性期(氣滯血瘀): 常用身痛逐瘀湯加減,以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。
緩解期(肝腎不足、寒濕留滯): 則可能選用獨活寄生湯加減,以補益肝腎、強筋健骨、祛風濕。
完整的治療體驗與居家保健
除了接受手法、針灸、拔罐或中藥的綜合治療外,醫師更會指導您如何進行日常保養:
個人化伸展教學: 教導您正確的梨狀肌伸展動作。
生活姿勢矯正: 教導您正確的站、坐、行姿勢。
飲食建議: 根據體質建議飲食宜忌方向。
結語
梨狀肌症候群確為生活帶來各種不適,但透過中醫的痛症綜合治療,結合手法、針灸、拔罐或中藥的協同作用,能夠進行多層次、立體化的調理,有效且徹底地解決問題。如果您正受此困擾,歡迎預詢睦鄰醫舍,讓我們為您量身訂做最適合的綜合治療方案,助您遠離痹痛,恢復活動自如!
**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每個人的體質與病情不同,具體治療方案需經由睦鄰醫舍註冊中醫師當面診斷後制定。
睦鄰醫舍 中醫資訊 - 關心您的健康
睦鄰醫舍 - 荃灣中醫診所
地址:荃灣南豐中心1522室
預約電話 / WhatsApp:92800766
IG: neighborly.cmc
facebook: 睦鄰醫舍
